《速食遊戲》電影心得:商場上不是爾虞我詐,而是不擇手段


這部電影的英文名稱是 The Founder ,講的是麥當勞創辦人雷‧克羅克( Ray Kroc )的故事,內容實際上正是改編自他的自傳《永不放棄》( Grinding It Out )。這點我可以非常確定,因為我同時看過自傳、又看過電影,兩者內容的重疊度很高。

雷雖然是創辦人,但是麥當勞餐廳其實不是他開的,而是真有其名的麥當勞兄弟麥克和迪克,雷只是推手,是將麥當勞餐廳變成加盟體系,並且複製到全美乃至全球的幕後功臣,也是真正有從這過程當中獲得鉅額利益的人,麥當勞兄弟充其量只分到一小杯羹而已。

總結來講,這部電影、這本自傳給我的啟發就是:夫妻是一個團隊,以及務必要小心,商場上不是爾虞我詐,而是不擇手段

麥當勞漢堡店蔚為風潮、大排長龍(畫面節自《速食遊戲》電影一幕)。
麥當勞漢堡店蔚為風潮、大排長龍(畫面節自《速食遊戲》電影一幕)。


目錄大綱(點擊前往→)

故事摘要與啟發

大約兩年前,我在臉書上面看了別人的推薦,因而購買了《永不放棄》這本書。沒辦法,我個人超愛吃麥當勞的,一來我喜愛吃麵包類食物,二來我覺得速食真的滿方便的,第三是這類食物跟可樂實在有夠搭。

尤其在博客來上面看到這本書的試讀章節,講到雷參觀麥當勞餐廳,看到他們處理薯條的方式(好幾箱的馬鈴薯,洗淨,切成條狀,泡水洗去多餘的澱粉,這是薯條根根分明、口感酥脆的秘訣),又更加令我想念麥當勞的薯條,可惜電影裡面並沒有演出這段就是了。

之前電影上映時,因故沒能一睹為快,於是我在上個週末,第四台的影音服務首度上架這部電影時,便一口氣在兩天之內連看了三遍。

我喜歡閱讀名人傳記,年輕的時候,喜歡看科學家的故事,例如愛迪生。長大之後,自己開了公司,比較偏好商業鉅子的故事,例如 Tesla 的馬斯克、 Virgin 的理查‧布蘭森、 Starbucks 的霍華‧舒茲,聽聽他們的生意經、看看他們的人生觀。

幾乎不必猜也知道的,就是創業過程必然艱辛,而且他們幾乎都是工作狂,也許有幾次差點或已經倒閉,但是也有幾次幸運之神的眷顧或是碰巧站上了某個風口,所以我現在已經不太關注那些戲劇性的情節了。

相反地,我第一個想知道的是,他們如何在創業的同時又兼顧家庭,家庭到底在他們的優先順序清單上面排名第幾?因為你知道的,我跟我太太合開了一家公司,我們是人生伴侶,也是同事。

在電影中,雷很羨慕一對猶太夫妻加盟主,稱他們為團隊,這正是雷與第一任妻子最大的分歧點,他們無法用相同的頻率聊天,他們永遠無法是一個團隊,最後只有以離婚收場。當然一方面也由於雷太忙於事業,疏於夫妻關係的經營,事實上,他似乎很常出差不在家。

這點非常令我震驚,但也更加確認我們目前的作法是對的,因為我們就跟那對猶太夫妻一樣,每天一起工作、一同打拼。

從這些傳記裡,我第二個想知道的,是他們如何處理危機與轉機?如果我是麥當勞兄弟,雷說要買回權益的時候,我該怎麼辦呢?電影有一幕,在醫院裡,麥當勞兄弟的哥哥說:「我們打不贏他,也永遠擺脫不了他。」

我猜我可能會跟他們一樣,畢竟引狼入室的是自己,也許儘早賣掉,心情上會開心一些,但是切記沒有明列在合約上面的事項,絕對不可能單憑口頭承諾就能夠兌現,切忌商場上的騙子很多。

我自己也做過好幾次白工,花時間和精力幫潛在客戶做了一些評估,後來就沒消沒息了,我通常都會自我安慰,把那當作是在做員工訓練。

我的心得和感想

整部電影,關於麥當勞兄弟,關於雷,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啟示:

  1. 麥當勞兄弟決定只專心賣最熱銷的品項,漢堡、薯條、汽水,畢竟光這三項就佔了營業額的 87% 。
  2. 為了與市場同質性的免下車餐廳做出區隔,麥當勞兄弟想出了奇招,就是從「出餐時間」著手,取餐只要等 30 秒,而不是 30 分鐘,於是一炮而紅,也創造了速食的典範。
  3. 雷與麥當勞兄弟之間的合夥人價值衝突,這就是我不喜歡合夥人的緣故,合夥人的好處是可以提供資金、提供技術,但是如果老闆只有我自己一個的話,我可以什麼都自己說了算,當然黑鍋也得自己扛就是了。
  4. 品管」是麥當勞兄弟不敢廣開加盟店的原因,連鎖店一多,品質要一致就非常難。把「連鎖店」換成「產品線」或「員工」,也是同樣的道理,品管一直是門學問。
  5. 也許有人會想知道電影當中,雷請瓊恩唱的那首歌「天降財神」( Pennies From Heaven ),在 Youtube 上面找得到。
  6. 雷想走全國路線(在全美各地開分店),譏笑麥當勞兄弟只是在沙漠開店的本地漢堡攤。
  7. 電影謝幕時,背景裡的真實錄音,雷說:「外面的世界不是爾虞我詐,而是不擇手段。」
  8. 店名很重要,雷覺得 McDonald 就比 Kroc 好聽好叫太多了。

結語

喔,對了,現在麥當勞還賣奶昔嗎?那玩意兒喝起來到底是什麼滋味?是台灣有在賣的蛋捲冰淇淋嗎?